3月19日,隧道股份城市運營“上海市北橫通道(西段)智慧養護探索”課題,在中國公路學會養護與管理分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上榮獲“全國第三屆公路養護工程創新大賽精品工程(特等獎)”,展示了公路養護行業對隧道股份城市運營在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領域創新成果的充分肯定。
STEC智慧運維體系
再度摘得行業殊榮
TA到底有何“魔力”?
↓↓↓
三大檢測系統
按下隧道精細運維“加速鍵”
運營隧道結構健康的實時監測,一直都是一項行業難題。隧道股份城市運營以在數字化領域的前沿探索,通過物聯網傳感設備和先進的探測儀器,打造了覆蓋結構、環境、機電的全系統監測體系,為北橫通道建立一整套隧道“健康檔案”,護航隧道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穩定運作。
結構設施健康監測系統
隧道股份城市運營于北橫通道內放置4臺三向位移計、107臺單向位移計、290臺靜力水準儀等傳感器。依托高精度傳感器和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實時監測隧道內結構的變形、應力、裂縫等狀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啟動預警機制,確保設施的安全穩定。
環境監測系統
通過在隧道內部署的10臺CO/VI檢測儀、2臺光照度檢測儀、1臺噪音分貝檢測儀以及1個環境氣象站組成的環境監測系統,實時監測空氣質量、溫濕度、噪音等環境參數,并依據量化數據為環境調節和運營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機電設備監測系統
通過感知設備,實現對隧道內通風、照明、排水等機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確保設備的高效、穩定運行。
二大管理體系
夯實隧道運行安全“底座”
發生交通事故,牽引作業車即刻出動投入救援;發現超高車輛,隧道內廣播自動啟動播報,引導超高車輛駛離。在北橫通道,隧道股份城市運營以AI賦能,實現了對隧道健康狀況的智能感知與全態勢分析。
感知及AI賦能體系
隧道股份城市運營充分發揮56臺毫米波雷達、14臺邊緣計算機、2臺全時空融合一體機、167臺異常事件視頻智能識別模塊等智能感知與分析設備功用,深度融合AI與物聯網技術,實現隧道狀態全面、精準且高效的感知與智能分析,為運營管理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AI賦能的管理體系,不僅能夠迅速捕捉隧道內的異常情況,還可即時觸發牽引車輛等應急救援的聯動機制,有效保障道路暢通有序。
超高治理體系
北橫通道作為橫穿上海多個區域的主干快速路,車流量位居上海道路的前列。針對超高車輛的管理難題,隧道股份城市運營創新采用了高精度傳感器與圖像識別技術的融合應用,通過在隧道口由5臺激光雷達、2臺全時空融合一體機、5臺車牌抓拍單元、3塊情報板、3個定向發聲單元以及管理中心的5臺智能AI視頻服務器組成的五道“關卡”實現對超高車輛的實時、精準檢測。一旦發現超高車輛,系統將立即啟動預警機制,通過廣播、情報板等一系列自動聯動措施引導其安全駛離隧道區域。
“一”套全生命周期管養平臺
賦能隧道變身“五邊形戰士”
全生命周期管養平臺作為整個智慧隧道系統的核心,通過集成三大檢測系統和兩大管理體系,實現了對通道狀態的實時感知、智慧隧道一體化管理和技術創新點的全面應用。通過平臺集成數據展示分析,實時監管隧道設施養護運營狀態,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生產要素“全”覆蓋、生產業務“全”過程、運營狀態“全”感知、技術狀況“全”透明、數據資產“全”周期的“五全”數字化運維管理。
目前,在隧道股份城市運營的悉心呵護下,北橫通道西段已然安穩有序運行3年,在通行效益、安全效益以及時間效益方面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通過全生命平臺對各模塊的統籌協調,不僅提高了通道的運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也為通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慧運營服務智慧運行
助力更多城市建設
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韌性
可持續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