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隧道股份參展2024年“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在本次展會上,隧道股份以“智理雙碳、隧見未來”為主題,展示了在城市“碳”索中的科技創新與成果實踐。從能源體系創新轉型到綠色材料研發應用,從海洋環境的生物治理到綠色材料的新銳研發,隧道股份綜合展呈了在低碳能源、綠色材料、智捷出行、數智服務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和先行樣板,與業內合作伙伴、專家學者、廣大市民,共謀綠色發展、共創低碳生活。
展會期間,市環境局率俄羅斯代表團以及上海城投、申能集團等行業相關企業的領導、專家,隧道股份副總裁王志華赴展臺參觀。
隧道股份雙碳科創中心領銜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在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主旨論壇中,作《碳中和目標下能源綠色轉型展望》主題報告。
中新社、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上海工地等媒體,對隧道股份展區內各項雙碳新技術、新案例進行聚焦報道。
生態能源島
構建低碳高效的城市能源體系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展會上,隧道股份上海能建把自身服務能源領域低碳轉型的各類案例濃縮,向觀眾集中呈現了“能源碳中和全產業鏈的全景圖”。
推動氫基能源領域創新發展
在全球產業低碳、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氫基能源成為綠色轉型的重要載體。目前,隧道股份上海能建已聯合長江電力、陽光氫能等新能源頭部企業,完成了國內首套碼頭型質子交換膜綠電制氫加氫一體站成套裝備的研制和示范應用。同時,與各大科研院所、高校聯合開展了一系列氫能利用領域的專題研究,保障城市氫能開發利用體系高質量發展。
促進能源領域資源再利用
隧道股份上海能建深入開展LNG冷能高效綜合利用研究,完成了世界最大、國內首套LNG冷能發電裝置并網示范。并圍繞生物質制備綠色天然氣、低濃度瓦斯氣綜合利用、天然氣壓差發電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工藝優化,挖掘資源再利用潛力。
持續豐富移動儲能應用場景
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隧道股份上海能建以綠色、靈活、便捷為目標,實現中小型工地柴油發電機替代、大型工地臨時用電過渡等功能,助力城市基礎設施施工領域綠色轉型。
城市碳索區
賦能傳統基建綠色、數字化轉型
在能源基礎設施之外,“雙碳”目標對交通、建筑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提出了新要求。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數字集團以前瞻理念和先進方案,推動城市建設向綠色、數智化轉型。
"碳"訪地熱能源新動力
展會現場,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以剖面圖的形式展示了能源隧道這一新技術。該技術利用城市隧道采集淺層地熱能為建筑供暖制冷,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復合功能地下空間建設,助力城市低碳發展。
“碳”索公交服務新模式
針對產業園區、社區等城市片區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城建設計集團打造“城市片區智捷出行”系統,提供需求響應式智慧巴士服務,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新范式,孵化數字生活新業態。
“碳”尋海洋生態區
此外,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還開創海洋生態修復工程新紀元,在2023年青島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中以低碳和綠色工程技術有效地降低海洋生態修復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增加海洋生態系統的碳吸收能力,實現海洋生態系統綠色轉型。
打造“數智、韌性、低碳”城市樣本
隧道股份數字集團則以“數智 韌性 低碳”理念為引領,展示了青島自貿區海辰園的數智一體化建設項目。
項目探索了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全階段以及建筑、交通、市政、產業全行業的雙碳實施路徑?;谄瑓^建筑、能源、交通等匯總的能耗與碳排放核算數據,項目可提供多維度綜合分析,包含源頭減量、回收利用、能源替代、節能提效和負碳技術五大環節,形成全面的低碳發展策略。此外,隧道股份數字集團還開發了碳足跡子平臺,有效實現對片區能源系統主要模塊的碳評價,為能源優化調控和碳優化提供更為詳實的數據支撐。
綠洲咖啡廳
將綠色建材融入城市美好生活
將綠色低碳的新材料融入城市建設與更新全過程,是隧道股份持續創新的不竭動力。此次展區最熱門打卡點——“綠洲咖啡店”,創新采用了隧道股份城建物資的多項低碳技術以及綠色新材料,讓觀眾在品嘗咖啡的過程中,近距離地品鑒新材料的綠色之美。
聚焦城市高質量發展需求,隧道股份城建物資持續推進建筑材料的減污降碳協同工作,重點研究和推動固廢資源再生利用、高性能高耐久、輕量化的綠色低碳新型建材。其中,有能“點泥成金”、實現循環利用的低碳型土體硬化劑,有能從源頭破解“工程泥漿”消納難題的低碳型自密實回填材料(流態固化土),有最快40分鐘可站人、2小時可通車的高性能快硬修復系列材料,還有兼具美觀與實用的透光混凝土……
目前,這些綠色新建材已被廣泛運用于機場聯絡線、內環“年輕化”、武寧路快速化改建、申嘉湖高速運維等大批市重點建設項目中,不僅大幅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效率,更有效降低了城市更新建設對城市生活的影響,減少了碳排放,奠定了城市降碳的材料根基。
服務雙碳事業發展
建設美好城市生活
隧道股份將繼續集成行業優勢資源
推動雙碳領域科創技術落地
為建設綠色友好的城市環境
持續“碳索”,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