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工程建設中,“文明施工”水平是考量企業管理能力與社會責任的重要維度。但除了人類,如何降低大型工程對于人類的鄰居——野生動植物的影響,同樣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現在,隧道股份城建國際首度將“文明施工”的保護范疇擴展至野生動植物群體,致力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小動物們帶來一份“藍色保障”。
“隧道藍”遇到“環保綠”
海外首個生物多樣性培訓中心
正式揭牌
日前,隧道股份首個“生物多樣性培訓中心”在城建國際新加坡地鐵跨島線二期CR202項目正式成立。新加坡LTA陸路交通管理首席執行官Ng Lang,副執行官Chua Chong Kheng,以及隧道股份城建國際、合作伙伴日本大林組相關負責人,共同為“生物多樣性培訓中心”揭牌。
“生物多樣性培訓中心”
是怎么樣的?
在新加坡地鐵跨島線CR202項目設立的隧道股份生物多樣性培訓中心,將通過教育培訓、科學研究和社區參與等形式,與政府、社會組織、社區合作,增強包括施工人員在內的個人以及周邊社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和能力,為環境保護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
通過生物多樣性中心
隧道人將為新加坡的小動物們
提供如下“特殊服務”
1
全方位的
動物生命安全保護
新加坡靠近赤道,為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長夏無冬,生物種類極為豐富。為保護項目范圍內的野生動物群體,隧道股份城建國際項目團隊將進行專項動物應變訓練。如在遷移樹木前,邀請生態學專家對樹洞、鳥巢、地洞進行檢查,對鳥類、竹蝠等動物進行遷徙釋放;對有幼鳥和鳥蛋的樹木推遲移植,待幼鳥長成、羽翼豐滿后再行動。
同時,由于項目周邊存在多個野生動物棲息地,項目團隊將定期巡查項目圍欄,杜絕接縫間隙;并將采用黃麻、椰子殼等生物材料制成的可降解侵蝕控制毯鋪設裸土,在減少降雨對裸露地面侵蝕的同時,降低野生動物被困的可能性。
2
更低碳安靜的
工程建設環境
對于嗅覺、聽覺極為靈敏的野生動物而言,工程現場的電力設備等產生的噪音,往往會對其造成應激。為此,城建國際項目團隊計劃在現場采用電池儲能系統,為工作現場的各種工具設備提供可靠、可持續的清潔能源。相較于傳統的柴油發電機,電池儲能系統可連接網絡進行遠程控制維護,在大幅度減少工地噪音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還兼具了集約性、便攜性和靈活性,對周邊空氣質量和綜合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3
打造食物垃圾的
生物消化器
在項目現場,隧道股份城建國際將設置食物垃圾生物沼氣池,它將24小時運作,通過微生物將項目現場90%的食物垃圾轉化為富有營養的堆肥,最終應用于社區花園的種植。在減少食物垃圾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填埋和甲烷排放。
生物多樣性培訓中心所在的新加坡地鐵跨島線CR202項目,是隧道股份境外市場首條大直徑盾構隧道,5公里長的隧道將穿越新加坡中央集水地帶麥里芝自然保護區,對環境能保護的要求極高。
作為目前新加坡最長的盾構法大直徑隧道項目,新加坡地鐵跨島線CR202項目隧道區間最深埋深約70米,相當于地下23層的深度,開挖直徑達12米,隧道人將以精湛的專業技術、卓越的項目管理、先進的環保理念,為花園城市建設提交滿分答卷。
提供生物多樣性保護解決方案
讓STEC的綠色可持續理念
落地實踐、成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