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盾構先鋒
在新時代的啟航重生
是STEC的數字力量
為地下城建設再開新局
隧道股份“智馭先鋒”
向著數字轉型的星辰大海
啟航出征!
7月26日,伴隨著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由隧道股份承建的上海地鐵首條采用“無人駕駛”盾構技術建造的上海軌交21號線一期康南路站~軍民路站區間上行線盾構成功始發。該隧道區間為21號線首個始發盾構區間,共計737.694米,也是隧道股份“智馭先鋒”數智化項目的首次試點應用。
“智馭先鋒”:
新時代盾構行業引領者
“智馭先鋒”數智化項目是隧道股份在“數字中國”戰略下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隧道人依托盾構自主駕駛系統及配套的數智隧道管控平臺、全壽命周期設備管控平臺,依靠盾構內植入先進算法、感知系統以及數字化管控中心,全力推進盾構機“無人駕駛”落地實踐,讓盾構可自主完成包括施工掘進、沉降控制、軸線控制等一系列復雜施工作業,標志著傳統的隧道施工全面進入數字化轉型的加速階段。
上海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電臺、學習強國及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媒體,對“智馭先鋒”項目做專項報道。
而這條由南向北貫通市區的
上海地鐵21號線
則是“智馭先鋒”駛向未來的起點
較傳統人工操作
更精準、高效
“智馭先鋒”數智化項目中,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發的“盾構自主駕駛系統”融合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精準感知施工信息的基礎上賦予了盾構機自主判斷、自主認知、自主決策、自主控制的能力——就像是為盾構植入了大腦、眼睛和耳朵。
依托感知系統,盾構可以實時“看到”周圍土體的變形數據和地面沉降數據;通過 “大數據”以及具有學習功能的算法控制模型,盾構還可自主控制各項施工參數,實現自動掘進,并自動糾偏、調整姿態,實現長距離精準前行。
在施工中,整個推進過程不再需要人工參與決策和控制,人的因素將不再影響隧道施工風險與質量。算法系統的安全機制,會實時監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指令控制的有效性,有效提升了盾構施工的質量、安全和效率。
目前,該系統除了在上海地鐵21號線建設中運用外,還應用于全國多個城市15臺次盾構、不同地質下的掘進施工,累計掘進超過12公里,各項數據均達到優良標準,并創造了單月461環(829.8米)的國內9米級盾構掘進紀錄。
以“超級大腦”
引領盾構推進新時代
盾構機在隧道中“自主駕駛”,后方則有頂尖專家團隊為施工保駕護航。在項目現場的數智盾構管理中心,施工風險、工程質量、建設進度、人員管理、倉儲運輸、設備狀態等關鍵信息均以數據化形式呈現在大屏上,讓管理人員一目了然、實時掌握。
依托數智隧道管控平臺和全壽命周期設備管理平臺,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項目團隊實現了盾構施工和項目建設的全方位數字化、遠程管控。所有盾構施工數據,均自動推送至后方管理中心,由盾構推進專家進行二次復核,確保無人駕駛盾構的施工安全。這相當于為盾構施工上了一個“雙重保險”。
數字化助力地下城
精細管理筑牢“數字底座”
除盾構的自主推進外,隧道人還以全方位的數字體系為工程的精細化管理注入全新能量。作為21號線康南路站~軍民路站區間項目的承建方,隧道股份上海路橋依托多維的數字化系統,實現現場所有環境數據的實時反饋,避免因數據滯后產生的各項問題;依托數字化全員安全監督平臺,讓任何進場的作業和管理人員都可通過線上平臺上傳安全隱患,有效提升安全隱患的查處效率。
AI識別系統不僅能推進盾構,還能對工程現場進行安全監測,自動智能分析視野中的違規行為和安全隱患,進一步提升工程安全風險管控能力,確保隧道建設的安全、質量和進度。
繼承先鋒精神
開啟數智未來
以“數”為槳,以“智”為舵
提供更安全、智慧、高效服務
推動全球盾構行業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