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銀色長龍,穿梭在碧波與田野間
將城市與荒野貫通
河南省在建最大跨度T型剛構橋
云蒙山特大橋
迎來最新節點
這條“黃金通道”正加快成形
STEC
6月6日, 由隧道股份上海路橋承建的S317線鄭州境新鄭機場至新密改建工程云蒙山特大橋右幅中跨順利合龍,為全線早日實現貫通打下堅實基礎。
S317線鄭州境新鄭機場至新密改建項目路線全長約37.88公里,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建成后將成為鄭州航空港區、新鄭市、新密市三地之間的重要通道。
作為河南路網結構重要組成部分
云蒙山特大橋的建設
受到了多家主流媒體關注報道
實時監控
橋梁“身體數據”了如指掌
位于新密市云蒙山水庫下游的云蒙山特大橋,是S317項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為左、右幅分離設置,橋梁全長581.5米,是河南省在建的最大跨度的T型剛構橋。
項目形成以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施工監控單位組成的“三位一體”監控測量體系,對澆筑過程進行獨立測量、共同復核。此外,云蒙山特大橋安裝了電子位移計及應力應變計,實時觀測云蒙山特大橋的各項“身體數據”,了解混凝土沉降、徐變等狀況,及時進行技術調整。
科學高效
保障誤差不超2毫米!
作為特大橋施工的重要工序,橋梁合龍施工控制因素較多,項目團隊“量身定制”施工方案,并組織多場專家評審論證,從資源調配、標準化管理、風險防控、安全質量等方面精心組織施工,嚴格控制關鍵性工序,保障澆筑安全高效。
為了確保施工精度,項目團隊分別在張拉、頂推、澆筑前后及不同溫度下進行了測量監控,評估不同條件下的合龍段數據變化,結合混凝土熱脹冷縮性質,項目團隊嚴格選定了澆筑時段;澆筑過程中,在中跨段兩側通過水箱排、放水保持澆筑動態平衡。多措并舉、細化施工,確保合龍段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
為保障云蒙山特大橋“超長待機”,隧道股份上海路橋與鄭州大學合作開展“基于長期性能預測的大跨連續剛構橋,施工策略研究與應用”科研,進行特大跨連續剛構橋施工建造關鍵問題及全壽命預測研究,為后續云蒙山特大橋的安全、持久運營提供技術保障及優化決策。
過關斬將
全力沖刺主線貫通目標
自2020年6月開工以來,項目團隊因地制宜、過關斬將、一路凱歌,打通諸多難點痛點。目前,新密段22公里工作面已進入全面搶工模式,全力沖刺年底主線貫通目標。
奮勇爭先、精益求精
構建內暢外聯高速公路網
拓展城市空間、方便市民出行
助力出彩中原高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