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黃浦江第13座越江大橋,由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設計、上海路橋承建的昆陽路大橋主線建成通車,正式與市民見面。這標志著閔浦二橋和松浦大橋之間長達10公里浦江岸線無越江通道的交通壁壘成為歷史!
昆陽路大橋全長1939.33米,主橋長540米,寬28.5米,為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時。大橋落成后,來自全市的各大主流媒體、市民代表率先體驗了大橋帶來的便利。數十位記者、市民代表,從位于奉賢區的莊行鎮端駕車行駛,抵達位于閔行區的馬橋鎮端,全程只需5分鐘!
隧道股份建設團隊做客上海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專家視角、直播對話,深度解析大橋建設全過程
昆陽路大橋是黃浦江上第13座越江大橋,也是繼奉浦大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虹梅南路隧道之后,周邊居民出行的第五個過江通道。作為黃浦江上最年輕的“打工人”,昆陽路大橋創造著屬于自己的新歷史!
能行人、能走車的大橋!
昆陽路大橋是一座能“走”的大橋,設計初期便考慮到行人與非機動車通行過江需求,錯層布置實現“人非機”共走廊。主橋的整體式箱型主梁采用了獨特的“錯層布置”設計,上層供機動車輛通行,下層供人非通行。行人與非機動車上橋無需通過引橋的超長坡道,16部大型垂直電梯分布在大橋浦江兩岸,便捷得實現上下橋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人非通道預計將于年底全部對公眾開放(目前暫不對外開放),為兩岸居民過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交通方式選擇。使得浦江兩岸的行人在享受黃浦江景的同時實現過江通行的目的。
“定海神針”,扎根浦江定基礎
在大橋的建設過程中,隧道人的建設團隊,也為這座重要越江橋梁的建設,付出了不少“小心思”。該橋在黃浦江中心設墩,為了減少對航道的影響,主橋基礎采用承載力更強扎根更深的1.5米大直徑鋼管樁。每根鋼管樁長度達70米,豎起時相當于25層樓的高度,重量達60噸。70根70米長的主墩鋼管樁沉樁時總錘擊數高達35萬次,為大橋“扎根”黃浦江打下堅實基礎,并創造了上海市內河航道橋梁樁基深度和難度的新紀錄。
預制拼裝,刷新高度新紀錄
和傳統的12座黃浦江“兄弟橋”不同,昆陽路大橋引橋采用橋梁全預制裝配技術進行建造,大橋各類構件先在工廠內進行預制,運至現場后再行拼裝。這也是“搭積木”工藝首次在跨江大橋中應用,不僅有效減少了現場支架現澆的工作量,大大縮短了施工作業時間,保障了工程質量,也降低對周邊水源保護地造成的影響。
同時,隧道股份上海路橋在引橋建設中,完成了高達23.15米的雙根雙節立柱的拼裝施工,創造了目前上海預制拼裝立柱的最高紀錄。
智能機械,無人攤鋪瀝青上演大橋首秀
在昆陽路大橋引橋、接線道路的瀝青鋪設過程中,隧道股份上海路橋首次采用了無人攤鋪機編隊。
在攤鋪、初壓、復壓整個過程中,多臺機械設備依靠通訊技術、北斗定位導航系統以及大量傳感器不斷反饋和修正,沿著預先設定路徑分組進行多個工序的瀝青攤鋪施工,從而實現了無人駕駛攤鋪的應用場景拓展,也為滿足多樣化的城市建設需求打下堅實基礎。
大橋主線建成通車,將有效改善區域越江通道不足的現狀,為浦江兩岸的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時也為完善上海市干線公路網布局,促進上海中南部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