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隧道股份召開主題為“新基建·新機遇·新未來”的數字化業務專題研討會。隧道股份黨委副書記、總裁周文波帶隊,先后赴隧道股份智能交通、城建信息、城市運營及上海隧道盾構管控中心做專題工作調研,并就如何拉動數字化引擎,把握“新基建”機遇,凝聚智慧、謀篇布局。
隧道股份副總裁葛以衡,股份公司總部部門、相關子公司負責人出席會議。
隧道股份黨委副書記、總裁周文波:
近兩年來,隧道股份數字化業務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圍繞智能交通、設施運營、數字化施工等城市建設運營的重點領域,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技術、產品和服務。下階段,要把握機遇、創新模式、做強技術,讓數字化業務真正賦能智慧城市需求和隧道股份業務發展。
一是要把握機遇、創造需求,滿足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需要。
我們必須要改變管理手段,通過現代化手段來推動企業轉型,把握發展機遇。我們的機遇就在眼前,就在“新基建”。要把握好新基建的“落腳點”,加大力度推進“數字化、大數據、智能化”。
為此,要推動兩個創新:一是技術管理水平創新,通過技術進步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未來;二是商業模式創新,通過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二是創新模式、激發活力,加快數字化業務發展。
各相關公司要創新管理模式推動業務快速發展,在管理上要區別于傳統的“子公司”、“分公司”,既要管得住,又要放得開。
管得住,就是核心管理團隊激勵機制要管住,合規有效發揮激勵創新作用,推動創業團隊不斷創新、取得更大突破;
放得開,關鍵是企業運作要放開,要按照市場的規則配置各項資源。
要通過“松”和“緊”的管理,既有創新的模式、增強活力;同時也能夠“Hold住”,發揮體制機制優勢,促進企業實現發展“裂變”。
三是做深研究、做強基礎,努力培養企業核心能力。
數字化業務要有“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要通過核心能力贏得競爭優勢,讓市場把難的任務放心交給我們承擔。
其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要有不同的定位:
傳統產業,要起到“技術引領作用”。通過大數據技術、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提升,始終在隧道股份傳統領域核心業務領域中保持技術領跑優勢,持續領先行業。
新興產業,則要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要創新企業業務發展模式,用核心技術提振能力、保障核心競爭優勢。
隧道股份副總裁葛以衡:
隧道股份曾經是一個傳統基建企業,如何讓“老基建”重獲新生?關鍵在于數字化、信息化。我們要通過數字化與信息化,為基礎設施賦予“生命力”——通過數字化+基礎設施,讓橋梁構件、隧道管片“活起來”;要通過數字化與傳統產業的聯動協同,提升傳統基礎設施“可量化”的價值。
作為全國較早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數字化的企業,我們以數十年積淀的海量數據,助力“老基建”復蘇,參與“新基建”發展,不斷改變城市建設、運營和管理方式,推動基礎設施“智慧大升級”!
打造佛山政務的“智慧管家”?
提到智慧政務,你能想到什么?協同平臺、數據共享系統?
今天,隧道股份智能交通正為廣東第三大城市——佛山交警,打造城市交通的“智慧管家”。從宏觀的交通流域自動化分析、到微觀的重點車輛實時監管,“佛山一環智能交通系統”幫助佛山交警部門更好地管理這座擁有800萬人口的大型城市。
佛山一環智能交通系統由隧道股份智能交通開發,能夠基于對交通容量、交通需求、交通狀態等的分析建模,實現對城市交通路網全時、全域、全量的分析計算,以數據可視化的方式對交通流、個體車輛、事件事故、設備故障進行在線精準復刻還原,深入分析車、路、事、物的實時特征狀態、需求變化規律,實現重點車輛實時監管、交通運行管理優化、事件警情智慧管控、故障異常監測分析等核心業務功能。
目前,該平臺已在佛山公安局交通指揮中心測試應用,為城市交通管控運維實現“智慧升級”。
基于BIM的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平臺
由隧道股份城建信息打造的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智慧工地監管平臺,是基于BIM的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平臺。在該平臺中,隧道股份城建信息首次采用完全自主產權BIM+GIS圖形引擎,實現基于BIM的進度費用綜合管控體系,在將工程實體交付客戶的同時,將真正實現數字資產“無縫交付”。
該平臺協同各專業、各參建方,能夠規避工程建設各階段成本浪費、信息沖突等風險,實現設計、施工、竣工驗收、試運營各階段及各參建方之間的數據無縫整合、資源及成果共享,并為BIM模型數據可持續利用提供了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準系統,打造智慧市域鐵路網建設,實現數字資產與實物資產同步交付,推動項目管理精細化和智慧化。
城市智慧運營管理平臺
臺風來臨,道路積水超過警戒水位,就能夠自動“報警”;高架上發生事故,系統自動厘清周邊救援力量,通知救援隊伍抵達;全市95%以上市管道路情況,在手機上即可實時顯示……
上海目前已建成的城市快速路綿延幾千公里,總里程在全球名列前茅。如何高效、安全的把這些設施管好。智慧運營是隧道股份城市運營給出的解決方案。
2018年,隧道股份城市運營在首屆進博會前上線了“上海市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慧運營養護管理平臺”,這一平臺上線后,上海市中心高架道路應急事件處置時間平均較以往減少四分之一,受到了市民好評點贊。而經過1年多的“升級”,現在這一平臺有了更多新的“功能利器”。
盾構法隧道的數字化施工和管理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隧道股份的傳統“拳頭領域”——盾構法隧道建設領域,隧道人正向著“智能化、數字化”不斷邁進。
自2016年立項以來,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打造的盾構管控中心已實現了多次升級躍變,從最初的“監控盾構”,到現在實現“遠程自動巡航”,借力數字化技術,傳統盾構領域不再傳統。
目前,盾構管控中心在線管控的盾構工程項目已累計涵蓋5類工程領域,普及16個盾構品牌,遍及16個省市區域。平臺通過集成海量多維施工數據,形成信息共享,實現了對盾構工程及設備的全過程動態管理,并具有風險處置、輔助決策、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咨詢服務等多項功能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