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上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一行,赴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承建的“市府一號”工程上海北橫通道2標,實地調研重大工程建設進展。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慧琳,副市長陳群、湯志平,隧道股份黨委副書記、總裁周文波,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等領導陪同調研。在北橫通道中江路項目部,龔正現場察看項目沙盤和盾構模型,詳細了解施工工藝和技術標準,并走進西段隧道樣板段實地察看。隧道股份黨委副書記、總裁周文波就項目建設進展及隧道股份超大直徑隧道領域建設發展、盾構智能管控中心大數據管理服務等工作做詳細匯報。
?調研中,龔正對隧道股份敢闖敢拼,以核心技術在14米以上超大直徑隧道領域中創造的全國市場占有率73%、全球市占率43%的杰出成績,及在創新管理手段,以數字化技術為上海軌道交通盾構施工提供的智慧化管理服務給予高度評價。
龔正指出,你們的市場做的很大,在國際上樹立了很好的品牌。你們用大數據平臺管理得很好,智慧化管理就是要用大數據的管理手段。希望你們擔起市民期待,撐起經濟脊梁,為做強上海品牌做出更大貢獻!
龔正強調,北橫通道是申城東西向重要通道,市民期待著這些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改善出行,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力爭早日建成。
調研中,龔正同時要求全市重大工程各建設、參建方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充分發揮重大工程建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前期工作快推進、新建項目快開工、在建項目快投產、投產項目快見效,早日造福全市人民。
面對疫情,隧道股份認真做好防疫與復工“兩手抓”,確保北橫II標工程科學、安全、有序復工。截至目前,西線隧道已全線貫通,內部結構完成80%,北橫通道工程中江明挖段、篩網廠明挖段、盾構段按計劃推進,工程整體完成度超過80%。
地下穿越的百科全書——“極限穿越”的王牌軍
北橫通道對于上海來講,不僅僅是上海市內環內“三橫三縱”、“井”字形通道的一部分,更是國內首條在復雜環境下橫穿市中心的長大地下通道,主體盾構‘縱橫號’直徑15.56米,為上海歷史上尺寸最大。超大直徑盾構在控制方面本就難于常規盾構,施工期間更經歷了在地鐵上挖基坑,在鬧市區拔大樁,在蘇州河做圍堰,大盾構轉小彎、穿7號線、11號線、穿蘇州河、穿建筑物......可謂是“地下穿越的百科全書”。
2016年12月,隧道股份的盾構機——被隧道人霸氣地命名為“縱橫號”,從中江路工作井始發,完成了多項“急、難、險”穿越任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三次“極限穿越”——“零”距離穿越兆豐別墅群及運營中軌道交通7、11號線。
近百年歷史的兆豐別墅建筑群由于年代久遠,結構穩定性較差,“縱橫號”需在兆豐別墅群下進行“急轉彎”式穿越。經過多方努力,最終,在隧道人的精湛操作下,“縱橫號”成功穿越別墅群,土體及構建筑物等各項參數均表現良好,地層損失率僅為千分之2。
穿越地面建筑已屬不易,穿越運營中的地鐵線路則更為驚心動魄。“縱橫號”先后與運營中的軌道交通7、11號線“擦肩而過”,由于地鐵正常運營,行駛的列車給控制振陷沉降及保持開挖面穩定帶來極大困難。除做好應急預案外,“縱橫號”的所有參數及穿越區域實時沉降數據都投射在盾構管控中心,隧道股份與行業內最頂尖的隧道盾構專家24小時待命,隨時“會診”。最終,隧道人及“縱橫號”如約完成穿越任務,兩次穿越隧道的變形量均為毫米級,遠低于行業標準范圍,7、11號線運營未受到任何影響。
“精細化管理”建設“智慧隧道”
盾構行進的路線驚心動魄,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通過誤差不足毫米的精準控制,讓上海歷史上尺寸最大的15.56米北橫通道超大盾構完成極限穿越,關鍵在于隧道股份智慧化的大數據管理。隧道股份打造的上海軌交交通智能管控平臺,不僅接入了隧道股份市內外包括海外所有掘進中的盾構數據,同時還覆蓋了上海其他企業推進的盾構,配合推進環境中所安裝的環境檢測裝置,實時檢測沉降,變形等關鍵數據,并發送至盾構管控中心,并由由隧道股份及業內頂尖盾構施工專家24小時坐鎮“會診”,通過大數據分析、指導推進。通過背后團隊、智能系統、豐富的經驗和數據積累,多方聯動,完成穿越前的“多方合力”,確保了整個穿越過程“萬無一失”!充當上海地鐵建設的大腦中樞,為保障上海卓越城市下的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提供更智慧、高效、精準、安全的服務。
北橫通道的建設過程填補了我國超大直徑盾構下穿中心城區密集建(構)筑物的技術空白,相關技術創新點及突破點將成為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風向標,為城市地下空間的可持續發展夯實科學論證、探索實踐的堅實基石。這也是隧道股份在14米以上超大直徑盾構的探索中向前邁出的一大步,自1970年建成中國第一條越江隧道“上海打浦路隧道”以來,隧道股份承建了全球25條超大直徑隧道中的14條,國內14米以上超大直徑盾構隧道市場份額為73%,全球為43%。更是建設了新加坡、印度以及國內31座城市地鐵1號線,服務范圍涵蓋軌交、設計、施工、裝飾、機電、維保等。
戰疫時刻,安全、穩定、有序確保重大工程順利推進,全力以赴推進經營發展,抗住經濟脊梁,用優秀的城市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回應市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