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隧道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焰赴上海軌交14號線桂橋路管幕法工程現場調研。在這項工程中,隧道人在國內首度將管幕法工藝應用于在富水飽和軟黏土地層的軌道交通車站工程中。在交通擁堵和建筑密集區域,將無需進行“大挖大建”式施工,取而代之的是“腹腔鏡微創手術”,隧道人在“小創面、低影響”的情況下迅速完成車站建設任務。
調研中,張焰董事長強調,桂橋路站項目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要在這一項工程中總結規律,基于工程實踐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形成論文成果,為這項工藝更為廣泛的推廣應用提供支撐、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要繼續抓好工程復工復產各項工作,確保本月底前項目復產率達到100%。隧道股份總部相關部門負責人、上海隧道主要領導成員陪同調研。
上海軌交14號線桂橋路站是上海軌交14號線的終點站,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王家橋路與曹家溝交界處。在這一項工程中,隧道人開創性地使用了“自由斷面”的非開挖施工方法——管幕法工藝,可側向推進、避免占路施工,好比在車站建設中對道路進行“麻醉止痛”,實現“創面小、低影響”的車站建設。
從前,這一工法常被運用在地下快速路等工程中,但運用在富水飽和軟黏土地層施工中甚少。為了研究并驗證敏感地區采用管幕法建設地鐵車站的可行性,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多次進行專家會診和方案比選,相關科研成果獲得中國工程院陳湘生院士的點贊評價:桂橋路站首次以管幕作為臨時圍護結構,為我國繁忙地段的地鐵車站建設開創了一種新技術,前景非常好!
在本次調研中張焰董事長更為這項開創性工程提出了全新的展望與要求:
在項目現場,張焰董事長指出,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項目團隊要在建設好工程的同時“從一個點上看局部”,不斷進行探索試驗,總結找出技術規律,為這一創新工藝未來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施工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為該工藝的廣泛運用提供支撐。目前這一項目的建設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我們要不斷超越自我,敢于探索,動腦筋、多思考,從多個方面深入研究課題,形成論文并運用到各個場景中。
同時,張焰董事長強調,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當前也要把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作為首要工作來抓,在這一探索性的創新項目中,把安全生產作為重中之重,保證上下游供應鏈正常運轉,有序高效開展各項工作;要確保本月底前項目復產率達到100%,全面推進項目復工復產。
目前,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正在上海軌交14號線桂橋路站項目進行內部結構回筑施工,預計7月底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