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濕、高鹽的海洋氣候條件以及日均3.7萬輛的高流量交通影響,在工作了整整8年后,上海長江大橋終于進入了一段修整期,開始了首次大修保養。作為大橋施工建造、養護管理單位的隧道股份,在8月10日完成上海-崇明方向鋼橋面鋪裝維修后,于8月13日起對另一方向的鋼橋面進行維修。
“祖傳配方”開新藥,用60%的厚度達到100%的強度!
為了讓大橋免受海風影響,本次鋼橋面鋪裝維修工程將使用“防水粘結層+澆注式瀝青混合料+改性瀝青鋼橋面混合料”橋面鋪裝結構。隧道股份路橋集團表示,由于承載力有限,長江橋面鋪裝結構的厚度不能超過6.5厘米,而一般此類鋪裝至少需要8-10厘米厚,才能達到強度標準。這就對瀝青材料的性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必須用60%的厚度達到100%的強度,才能滿足大橋通行要求。
為此,隧道股份路橋集團旗下城建日瀝通過自主研發,改變材料配方,研制了具有更高強度的澆注式瀝青混合料和高彈性SMA瀝青混合料。這種2.0版的瀝青材料,既能保障材料穩定,也能滿足長江大橋“6.5厘米超薄型”橋面鋪裝結構需求。
27天極速施工,把交通影響降到最低
從7月15日大橋維修施工啟動開始,至8月10日第一階段施工完成,在上海百年以來最高溫度暴曬、夏季暴雨等氣候影響下,隧道股份路橋集團項目團隊依舊只用了短短27天時間,完成1.4公里鋼橋面維修施工。
但快速施工并不影響橋面質量。每一米的路面,都要經過精細銑刨清理、鋼板高等級拋丸處理、溶劑型瀝青防水層施工、TLA+SBS復合改性澆注式瀝青混合料拌和與鋪筑、高彈SMA瀝青混合料磨耗層施工等5道復雜修復工藝。而在交通組織上,隧道股份路橋集團還特地為上行線保留了緊急停車道,在交通流量超負荷的情況下作為應急車道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