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設計、路橋集團施工的黃浦江上又一座標志性特大橋——昆陽路越江大橋正式進入主墩施工階段。
昆陽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位于閔浦二橋與松江大橋之間,全長3.49公里,其中越江大橋長約1.94公里。建成后將成為繼奉浦大橋、閔浦大橋、閔浦二橋以及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之外的第五條越江通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閔行、奉賢等地來回行人及車輛的交通問題。大橋預計2020年6月竣工通車。
上海首座“機非分離”特大橋
在大橋的設計中,考慮到區域內行人及非機動車的通行問題,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采用錯層布置結構,上層供機動車輛行駛,下層則供行人與非機動車通行。這種“非機動車與機動車分層安全通行”的結構形式在上海特大橋建設中尚屬首例。
在大橋設計中,城建設計總院還采用自浮式箱型復合材料防撞系統,抗震防震,可隨水位變化而自動升降,并可抵御5000噸級船的撞擊。
國內跨江大橋中首例引橋全裝配式結構
大橋以獨塔斜拉橋的姿態跨越黃浦江,主橋的“鉆石型”塔柱高136米,塔柱兩側的橋梁最大跨徑為2×220米。這些元素有望讓這座大橋成為黃浦江上的“新地標”。借助在濟陽路高架、嘉閔高架、虹梅南路高架等預制橋梁項目的成熟經驗,隧道股份路橋集團將把經驗移植到大橋建設中,大橋的引橋全部采用全預制裝配式的橋梁結構,這也是在國內跨江大橋中的首次使用。
國內極少數在內河航道試點案例
由船來造橋的“水上翻交”工藝常用于外海大橋的建設,國內極少在內河航道試點這一工藝。昆陽路越江大橋所在的橋位是黃浦江水上交通十分繁忙的通航水域,每天通過這片水域的船舶多達兩千余艘次。
為了盡可能減少對航道的影響,隧道股份路橋集團將與海事部門密切配合進行“水上翻交”工藝,將大橋的水上施工分成了8個階段共21個工況,挑戰復雜水上交通環境下的橋梁施工作業。
在接下來的建設中,隧道股份將結合以往在東海大橋、上海長江大橋、南昌朝陽大橋、廣東肇慶閱江大橋等大橋、特大橋項目上的工程管理及施工經驗,確保工程高質高效、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