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一種搭載由隧道股份創新研發的“智能感知系統”的無人機在上海浦東楊高路、羅山路首航試飛。這場由隧道股份浦江橋隧、城建投資導演,堪比《航拍中國》的“飛行巡檢大片”,讓上海浦東邁出了基礎設施智能管養的關鍵一步。
“有智商”的小灰機,一飛橫掃20里!
無人機檢測城市基礎設施,關鍵在于它搭載了隧道股份智能感知監測系統。智能感知監測系統由感知系統、物聯網絡智慧管養平臺、中心數據庫四個部分組成。其中,無人機的主要功能是充當智能感知監測系統的“信息采集器”。通過飛機內設置的信號接收裝置,可以在一次巡檢中采集整個區塊內所有重要設施的運作情況,第一時間進行維護。
無人機也會對地面道路設施進行高清拍攝,自動對畫面進行識別比對,如發現視覺可見的結構損壞——如道路坑塘、凹陷等,第一時間警報。相較傳統的地面巡檢,空中監測技術將能夠有效提升設施巡檢效率,單次飛行可快速巡檢數十公里區域。
推動城市運營向“管理型”模式轉變
這么高大上的智能感知監測系統,它和傳統人工巡檢相比,不止是效率的提升。據隧道股份浦江橋隧技術負責人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常規巡檢手段將逐步被無人機以及擁有相近功能的智能巡檢車等代替。未來,更多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術的管理手段將被開發使用,城市管理不但將變得更高效,還將具有更多樣的功能與服務。如,隧道股份與浦東新區主導開發的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浦東E家園”APP合作,讓普通市民參與到城市的運營與管理。所有針對城市設施問題,經過市民反饋后都能第一時間反饋到后臺,通知管養人員進行處理,讓城市問題無處可藏。
去年12月,作為上海90%以上市級交通基礎設施的運營與管理方的隧道股份,正式進入了上海浦東新區區縣級基礎設施運營與管理市場。目前,各類智能化管控手段已經在上海浦東這片新興市場試運用。從花木到張江高科,從世紀公園到林海公路,隧道股份的專業運營管理技術,正在為浦東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改變。目前,隧道股份正管理上海、淮安、南昌等多地橋梁、隧道、高速、軌道交通等1064.8公里各類市政基礎設施。隧道股份的這些城市運營管理“黑科技”當然不會僅將其停留于一個地區,而是會靈活運用到包括上海各市管、區縣交通設施,乃至全國城市交通設施運營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