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隧道股份承建及運營管理的長江路隧道建成試通車,大大緩解了外環高速的壓力,對完善區域越江通道的布局、形成功能互補的越江通道系統有著重要作用。這條隧道不僅是中國已建成的最大直徑隧道,更是滬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智慧隧道,集眾多“高精尖”技術于一身,成為未來中國越江隧道的建造、運營的技術范本。
15.43米“巨無霸”創下多個“之最”
長江路隧道也是上海多個隧道領域“第一和之最”的創造者——采用中國“最龐大”15.43米直徑盾構推進,與障礙物最近距離1米國內“最精確”大盾構穿越,挖出了上海“最深邃”隧道工作井。其中,15.43米盾構1米穿越逸仙路高架,更是世界隧道史上絕無僅有的案例,上海隧道駕馭的大型盾構在距離逸仙路高架、軌道交通3號線地下樁基最近1米處,精準地“貼身而過”,攻克了整條隧道建設的最難點。
高性能瀝青提升道路3倍“抗壓性能”
目前,長江路隧道是上海第一條采用國產高性能瀝青的越江隧道,也是外環以內唯一具備重載車輛通行能力的隧道。為此,路橋集團自主研發、調配了專門針對長江路隧道的高黏度改性瀝青。與常規瀝青相比,它具有非常高的粘結特性以及優越的抗重載性能與耐疲勞性能,抗車轍能力也是普通瀝青的2-3倍,疲勞壽命是普通瀝青的3-4倍,即使在高溫、重載車輛反復碾壓下,也不易變形、開裂,且維護、保養費用低,更使普通市民的行車通行體驗大大提高。
物聯網+BIM,黑科技打造智慧隧道
市政養護將通過物聯網和BIM技術的融合,實現對長江路隧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借助物聯網技術,隧道即便產生了頭發絲粗細的細小變化也難逃“法眼”。物聯網技術與BIM技術融合后,隧道實時數據將轉化為可視化的隧道BIM模型,更加方便技術人員分析、研究隧道狀態,保障隧道地健康狀況。更精確高效的隧道運營管養,將把長江路隧道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小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使隧道不易出現需要“窒息式大修”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