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2016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項目指南”》編制工作正式啟動。經過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上海隧道、路橋集團、市政集團在設計及建造領域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合作,隧道股份在現代綜合管廊、海綿城市、超大直徑盾構集成控制、通航橋梁主動防船撞系統領域的四大“金點子”成功入選。《計劃》編制完畢后,將成為未來該領域發展的方向和標準。上海市2016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是推進上海社會發展領域科技進步,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項目。
面向未來的綜合管廊——
現代綜合管廊建設及運維多元新技術的集成與示范
該項目由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牽頭完成,對綜合管廊的建設、施工、運維等相關新技術開展多元集成應用。該項目通過案例調研、經驗總結、理論分析和模擬試驗,多學科協同,對現代綜合管廊的入廊管線種類(排水和燃氣管道)、預制拼裝、BIM技術全壽命周期應用、智能化安全運維等關鍵技術進行設計優化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構建現代綜合管廊高度集約、標準構件和智能運維的設計體系,建立健全綜合管廊內部管線敷設技術標準,推動管廊產品化、標準化、模塊化進程、完善綜合管廊運營維護及安全技術標準,提升我國綜合管廊工程的設計水平和能力。該項目的成果將指導上海乃至全國的綜合管廊建設工程。
魔都的“海綿寶寶”——
海綿城市成套技術
“海綿城市生態道路成套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基于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理念,針對上海特有的地理、氣候條件,因地制宜,提出基于力學與滲流分析的透水路面結構設計方法;提出針對不同地質、交通、功能區域等條件下透水路面典型結構,形成標準設計圖集;提出透水鋪裝結構和材料兩者的生態功能和結構承載力耐久性提升方法;研發適用于透水性路面的各類新型高耐久生態路面材料;提出適用于透水鋪裝的智能化施工及運營維護方法;提出海綿城市生態道路評價方法。通過工程示范應用,最終形成海綿城市生態道路透水鋪裝成套技術體系。
信息化+超大隧道——
基于視覺融合技術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智能集成控制裝置研制及應用
立足于隧道股份上海隧道的核心業務——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隧道工程,以開發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的盾尾間隙檢測裝置、基于融合傳感技術的泥水密度檢測裝置、盾構多變量掘進參數優選整合裝置和盾構施工軸線糾偏控制參數優選裝置為目標,突破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智能集成控制關鍵技術,并在上海北橫通道盾構隧道施工中進行應用示范,保障上海市重大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
“自動閃避”的智慧橋——
通航橋梁主動防船撞系統應用示范研究
面向通航航道中具有水中墩的橋梁,為滿足全天候、全天時、全自動的高可靠性、低虛警率的橋梁防撞要求,建立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全自動航道橋梁主動防船撞應用示范系統和相應的工程應用。針對上海內河航道整治工程,通過以上研發形成主動防船撞系統產品后,在 “一環十射”的干線航道網中選擇1 到2 座具有較大通航流量的內河橋梁,例如大蘆線、平申線、趙家溝、杭申線等整治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大跨度通航橋梁,最終研究解決如何在實橋具體安裝、標定、調試、養護管理中的問題。計劃針對1 座新建橋梁和1 座既有橋梁進行示范應用工程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