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隧道股份攜手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協會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帶有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性質”的PPP綜合服務平臺——“中國投資協會大中型企業投資專業委員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正式揭牌,“中國PPP服務平臺(www.chinappp.cn)”正式上線。國家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相關領導、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隧道股份總裁周文波等百余位國內投融資領域政企領導、專家出席會議。中國投資協會、隧道股份城建投資更獲得全國媒體廣泛關注,接受新華社、第一財經頻道、解放日報、上海金融報、華夏時報、騰訊、搜狐等媒體專訪。
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在會上指出,PPP中心將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我國公共服務領域的推廣,引領PPP理論研究,推動PPP實際應用,在兩至三年內成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高端服務平臺。隧道股份總裁周文波在會上發言,隧道股份與中投協在促進國內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強化政企間信息“粘合”、合作“催化”方面的共同認識,促成了今天PPP中心的成立。作為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服務機構,未來中心還將探索運用“互聯網+”和“分享經濟”的新思維,打造國內權威、專業、高端PPP服務平臺和系統,共同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現更大的發展。
PPP領域的政商“聯姻平臺”
在中國公共服務領域PPP市場,除了讓政府-社會資本“自由戀愛”,“中介媒人”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國家推廣PPP模式的熱情空前高漲,項目涵蓋了近20個主要發展領域,遍布3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達到了10萬億級規模。但是,國內PPP項目的實際簽約規模卻僅在2萬億左右,近8成項目未能成功落地。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準入門檻高、回報機制待完善、PPP項目設計合理性,以及政府與社會資本間項目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上。而中投協PPP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從第三方角度出發,建立平臺式的PPP服務中心,給政商雙方“做個媒”。通過發揮中國投資協會的中介服務功能,結合隧道股份城建投資專業的PPP實操經驗,一方面,中投協PPP中心讓政府找到最合適的項目合作方,另一方面也讓社會資本找到參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渠道。這促進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公共服務領域模的合作,使更多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務項目得以成功落地。
提供PPP項目全過程服務
撮合政府和社會資本,談起來容易,但真正具體實施卻也面臨諸多的挑戰。如何讓政府和社會資本的供給與需求有效銜接,使雙方都能滿意自己的“另一半”?如何讓對PPP模式不甚熟悉的政府和社會資本獲得專業指導,保障項目合作成功?在解決這些問題上,中投協PPP中心則擁有先天的“基因優勢”:作為該平臺的合作創始方,中國投資協會大中型企業投資專業委員會和隧道股份城建投資在各自領域都擁有豐富經驗和杰出業績。其中,中國投資協會擁有投資建設領域權威的服務機構身份和全國范圍內的PPP資源,是貫徹執行政府經濟政策、促進中國投資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不可或缺的溝通橋梁;隧道股份城建投資則專注于從事國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曾開創中國公路隧道、公路橋梁投融資建設先河,擁有豐富的PPP項目投資實操經驗,以及靈活創新的管理模式。
無論是投資規模千萬級的小型項目,還是百億級的超大項目,中投協PPP中心都能夠提供從設計、立項到落地簽約的全流程的服務。未來,PPP中心還將開展PPP政策、理論、市場及案例研究、PPP項目庫建立、PPP人員培訓,組織專題學術會議、線上線下的PPP項目撮合等。中投協PPP中心也將立足“獨立第三方服務機構”身份,面向全國,探索運用“互聯網+”和“分享經濟”的新思維,本著“開放、對等、共享、互通”原則,打造國內最權威、專業、高端的PPP服務平臺和系統,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發展,推動城市經濟發展進程。
當天下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上海市財政局以及華彩咨詢集團、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上海濟邦投資咨詢等相關政府機構、企業領袖人物也共聚隧道股份,就PPP模式開展主題研討,共話中國PPP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