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在你心中是什么印象?溝壑深邃的鋼筋混凝土沉淀池?亦或是精密的機器和高聳的煙囪?6月21日,由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路橋集團聯合中標的吳淞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是一座完全顛覆傳統形象的污水處理廠——它將以植物代替活泥和人工機器,堪稱是上海首座“植物園式”的污水處理廠。
即便“污力滔滔”,它們也能“吃干抹凈”
提起污水處理廠,許多住在周邊的居民會將其與“臟、亂、臭”聯系在一起。這既與污水處理工藝有關,也與用地緊張導致的廠界緊鄰居民房屋等因素有關。吳淞污水處理廠雖然緊鄰國際郵輪碼頭,但未來周邊的商戶和居民可能極少再會有負面感受。
吳淞污水處理廠是上海首座采用FCR工藝的“植物園式”生態污水處理廠。FCR即(Food Chain Reactor)食物鏈反應器污水處理技術。簡而言之,通過在污水處理廠里“種花種草”,讓這些美麗的植物以及依附于植物中的微生物、原生動物,把污水中的雜質——有機物質和營養鹽“吃干抹凈”。
經過隧道股份的提標改造后,包括曼陀羅花、長春花、歐洲榿木、美人蕉等3000余種植物與微生物將落戶其中,通過自然和人工方法構建水生態食物鏈,在改善城市環境的同時,每天為市區居民處理超過4萬立方米的污水。
“去污”污水廠,變身“城市后花園”
FCR新工藝不但使得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比傳統活性污泥法減少60%以上,運營成本少30%以上,同時還具有耐沖擊負荷、污泥產量少以及同步實現除臭和景觀改造等特點。植物根須結構作為生物膜載體,不但使系統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大幅提高(生物種類較活性污泥中多3-4倍),還創造出了一個高度穩定、適應污水負荷意外變動的處理系統,使得污水處理廠對周邊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此外,位于溫室內的“植物園式設施”替代了“水泥建筑群式”的傳統污水處理廠,更使建筑設施與城市景觀的自然結合,讓原本周邊居民避之不及的污水廠成為“城市后花園”。
目前,上海共有53座城鎮污水廠,總設計能力684.05萬噸每天。根據市府三年行動規劃要求,作為上海市污水提標改造行動的第一批啟動項目,吳淞污水處理廠建成后污水處理能力和尾水排放標準將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時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等指標將明顯削減,大大滿足城市日益發展的環境改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