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關注交通出行,這幾年一定有這樣的感覺:信息化技術運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交通出行逐步成為常態。從越來越精準及時的擁堵監控,到越來越便捷布點廣泛的ETC收費,再到更加準點的有軌電車,精準和人性化正在成為城市交通常態。其實,類似于這樣的精妙設計,只是城市智能交通功能的微小一隅。
4月6日,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智能交通研究與應用的單位,與賽文交通網,上海、安徽、湖北、佛山、南京等智能交通產業協會共同舉辦第五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與智能交通的前沿技術同行業專家、企業領袖進行了交流。
近年來,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在智能交通方面已經形成了“五大招”,一是相連互聯實現信息共享,高速公路網完成“從路段向路網”管理的轉變。高等級公路交通監控系統以 “主線控制為主、匝道控制為輔”,確定了交通監控系統外場設備的形式和基本技術要求。城市外環線交通以“局部控制、集中誘導”為控制策略。
二是上下高速實現高速上下,分散走向聯網,ETC不停車收費技術體系成功構建。開展了上海市ETC系統工程設計,對ETC車道通行速度、跟車干擾、旁道干擾、標準化布置這四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自流狀態下實現高速車速,實現了上下高速高速上下。二氧化碳排放減少,通行效率提高,ETC不停車通過高速收費站,降低的是污染,減少的是操作,縮短的是時間,集約的是土地。
三是無處不在隨需而動,為出行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信息服務。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以“數字化城市”的理念,構建了虹橋交通樞紐“一總五子”的體系架構,集合了機場、高鐵、磁浮、地鐵、公路運輸、公共交通、出租車等七種交通方式的綜合信息管理,并對樞紐內各種客流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樞紐內外“車-人-車”聯動誘導策略,以及突發事件情況下基于網絡計劃的應急預案。對上海地面道路359個交叉口、快速路網、高速公路網、郊區干線公路網的外場設備、傳輸媒介及綜合交通信息進行集成。
四是業務協同快速響應,保障世博期間交通安全暢通。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在世博期間提出了“基于車頭時距均衡的公交信號優先策略”及相關控制方法,并在上海市的36路線路上進行了示范,促進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和零換乘。研究了針對世博交通的應急預案庫,開發了世博園區及周邊道路的交通異常事件監測系統,為交通參與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環境。
五是創新驅動市場引導,推動智能交通產業化的形成與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有軌電車,日常情況下只要有軌電車不偏離運營調度計劃,就可以與社會交通一同運行在“綠波帶”上,基本不會產生交叉口延誤。當有軌電車因一些不可預測原因偏離了運營計劃時,根據有軌電車的晚點情況、背景交通的服務水平等因素綜合判斷是否給予其優先、給予何種級別的優先從而調整信號。
隧道股份城建設計總院還針對珠海交通運輸行業發展需求,圍繞珠海市ITS發展戰略研究、總體框架及交通指揮中心、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交通監控、交通信號協調控制、交通違法監測、公共交通指揮調度、輔助決策支持、交通信息服務等領域開展研究,編制了珠海市ITS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