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國首條以全壽命周期模式運營的5G隧道——“上海大連路隧道”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試點樣板工程首次亮相,吸引了諸多目光。探索這一城市建設運營最“新”領域的企業,正是中國建筑板塊首家上市公司——隧道股份。
面對時代變幻,這家見證了上?,F代基礎設施百年躍變的“老”國企,總是活躍在城市建設迭代進步最前沿、也最富挑戰的領域。從建設中國31座城市首條軌交線路,到建成中國首座全預制裝配式橋梁、中國首座加氫母站,再到上線中國首個城市級智慧交通運管平臺,隧道股份在城市功能完善和更新提升的每個階段,都在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帶來新的體驗。
“始終根植需求,創造匹配城市、市民、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是隧道股份對自身高質量發展的不變定義。”隧道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焰在2019“對話上海國企領導”全媒體大型訪談中表示,隧道股份正從建筑承包商向“城市建設運營綜合服務商”轉型,在新一輪城市建設、更新和治理進程中,通過做強設計、運營“兩端”、打造領先的數字化優勢,用全產業鏈的資源,為基礎設施發展提供規劃咨詢、投資、設計、施工、運營“全壽命周期”一體化的增值服務。
張焰表示,所有的改變是為了讓城市建設有高度、有速度的同時,也更有溫度、更加智慧、更加生態,讓人民有更大的幸福感。
定位轉變帶來的是人民體驗的轉變,從建設到服務,更多的溫情和智慧在其中體現出來。在上海軌交14號線靜安寺站項目中,隧道股份在國內首次采用自主研發的超大斷面矩形頂管,創造性地用頂管法像建隧道般在市中心地下推出一座車站,不僅避免傳統開挖對周邊交通樞紐造成的全封閉影響,更有效預防延安路高架等毗鄰設施的變形沉降,讓市民在“繡花般”的精細化建設中,盡享基礎設施升級換代的新體驗。不僅如此,隧道股份研發的中國首臺“無人駕駛盾構”也在今年11月完成實驗段掘進,這一具備學習能力的尖端裝備和后臺成套技術,將依托人工智能和隧道股份上千項隧道建設中積累的“大數據”經驗,不斷自我精進,為中國乃至全球更多城市的地下工程建設開啟更智慧、高效、安全的新時代。
更強的實力,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張焰表示,“隧道股份要構筑‘全國發展、全球視野’的市場格局,把領先的技術、產品、服務輸出到世界各地,打造中國的隧道股份、國際的隧道股份,做好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國家隊’,這是隧道股份新的使命和擔當。”
目前,隧道股份的業務范圍已涵蓋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86座城市,僅在長三角的業務占比已超過70%。今年9月,隧道股份又與嘉興當地企業共同合資成立了5家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企業和研發機構。“未來,我們合作的不止是項目,更要打造服務區域融合發展的平臺,把上海的先發優勢帶到長三角,為區域城市建設運營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高的標準。”張焰說。
隧道股份投資46億元建設紹興融入杭紹甬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項目——越東路智慧快速路。項目中,隧道股份輸出了在全國市場已有成熟運用的全壽命周期管理理念,車路協同技術及豐富的預制裝配式經驗,希望將其打造成為紹興第一條“智慧快速路”、第一個“全壽命周期”項目、第一座“全預制裝配式”工程。項目建成后,紹興市中心城區將實現15分鐘上高速,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永久的城市治理課題,持續提升的創新能力。數十年根植于城市,對城市發展脈絡擁有深刻理解的隧道股份,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治理水平也做出了大量貢獻。一方面是補齊短板、突破瓶頸,解決城市治理中的“短板”難題。另一方面是前期介入、防微杜漸,為城市未來規制宜居藍圖。復雜的地下管線格局、特殊的施工環境、迫切的交通改善呼聲,一個個項目中隧道股份攻堅克難,補齊了城市治理“短板”。面對城市治理越來越高的新目標,“聚焦尖端”“聚焦原創”“聚焦基礎”等科技創新舉措已成為隧道股份發展的原動力。
“未來,我們希望不斷以超前的技術創新,滿足城市發展的全新變化。”張焰表示,隧道股份將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活力、動力和競爭力,在引領推動全國城市發展進程中,踐行上海使命,體現上海作為,彰顯上海智慧,打造中國品牌,作為中國城市建設運營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為全國和海外更多城市高質量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推動國企高質量發展 助力經濟轉型升級——2019“對話上海國企領導”全媒體大型訪談由上海市國資委黨委、上海市國資委指導,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每日電訊、東方廣播中心聯合主辦,新華財經、中國金融信息網、金融世界、第一財經、東方網提供媒體支持。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全程支持。(陸文軍、王默玲)